(本文还在补充更新中)
|
▶ 各家译文 |
【黄】见者和所见的结合是应该排除的原因。 |
【姚】能观和所观的结合是可以避免的(苦)的因。 |
【莊】結合見者(Puruṣa)和所見(prakṛti),是斷除[苦]的因。 |
【楊】須斷之因在於見者與所見塵境之聯接。 |
【石】能見與所見之結合,乃應斷之因。 |
【邱】誤將被目證者與目證者混在一起是痛苦的緣由,這是可以避免的。 |
【成】见者和所见结合,是可避免的痛苦的原因。 |
【旭】痛苦产生的原因是将观者与观看对象连接或等同,补救的方法是使它们分离。 |
【陈】痛苦来自于真实自我与本性的结合而纠结不清,那是可以避免的。 |
|
▶ 各家译文 |
【黄】所见具有明亮、活动和停滞的性质,具有元素和感官的性质,为了感受和解脱。 |
【姚】所观(具有)光明、活动、懒惰的特性,(它)由元素及知觉、行动和思维功能构成,(它的)目的是享受和解脱。 |
【莊】所見是具有光亮性、活動性、和鈍重性[等三德]的性質。以大種、根為本質,目的是 為了體驗[神我]和解脫。 |
【楊】世間所見皆由五大暨諸根假合而成,並具悅性、變性及惰性等屬性;其目的在於利養生命及通達解脫。 |
【石】光、動、止爲質,具諸種、根,以體驗、解脫爲目的者,是所見。 |
【邱】屬性有悅性,變性和惰性三種德行,知根(感官)和作根(運動器官)是要讓心靈去覺知五大元素所形成的世界,以滿足生存經驗之所需,並籍此達到解脫的目的。 |
【成】所见具有三德的性质,即光明、活力和惰性,它们由诸元素和感官构成,目的是为见者提供经验,并让见者从中获得解脱。 |
【旭】原质,它的三德—萨埵、罗阇、答摩,以及它的演化物——元素、心意、感觉器官和行动器官,它们的存在永恒地服务于观者,为的是享乐或解脱。 |
【陈】本性分为三个特质——悦性、变性、堕性。其组成要素和感官的目的,是向真实自我提供经验,并帮助解脱。 |
|
▶ 各家译文 |
【黄】特殊、非特殊、相唯和无相是三性的关节。 |
【姚】“德”的阶段是:特殊的、非特殊的、无差别的现象性的以及本体的。 |
【莊】有差異、無差異、唯相、無相是三德的區別。 |
【楊】無相、有相以及無別、有別,皆是造化屬性的階段相狀。 |
【石】有別、無別,有微徵、無徵,是質性之節。 |
【邱】造化勢能(prakṛti)的屬性有可區別的(viśeṣa)、不可區別的(aviśeṣa)、可界定的(liṅgamātra)和不可界定的(aliṅgāni)四個階段。 |
【成】三德要经历有特征的、无特征的、分化的和未分化的四种状态。 |
【旭】三德在观者中产生特有的分裂及能量,分为四个阶段:可辨别的,不可辨别的,可分化的,不可分化的。 |
【陈】本性的特质又分为四种:明确的、不明确的、能下定义的、不能下定义的。 |
|
▶ 各家译文 |
【黄】见者是唯见,即使纯洁,但也观看认知。 |
【姚】观者不过是观察的能力,尽管是纯粹的,但却是观念的观察。 |
【莊】見者唯見,雖然清淨,但能顯現出表象。 |
【楊】見者能見之性本淨,然能依緣想變現。 |
【石】見者乃唯見,雖淨,能覺所起見。 |
【邱】目證者(真我)的見性即使目證著一切,依然不改變其純淨。 |
【成】见者只是纯粹意识,但尽管纯粹,它似乎通过心在认识。 |
【旭】观者是纯意识,他目击原质而不依赖于它。 |
【陈】看者是纯净、无染的,有观看的能力,但却要透过心灵来看。 |
|
▶ 各家译文 |
【黄】所见本身只是以他为目的。 |
【姚】所观的存在仅是为了那个(能观)。 |
【莊】所見的本質是為了那[神我]。 |
【楊】而此所見變現,皆是為自性真我故有。 |
【石】惟因彼之故而有所見之性。 |
【邱】被目證者(造化勢能)存在的目的僅是為了真如本性(ātmā)。 |
【成】所见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见者的目的而存在。 |
【旭】原质与智性的存在只是为了服务于观者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解脱。 |
【陈】本性(被看见的事物)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真实自我(看者)。 |
|
▶ 各家译文 |
【黄】即使对实现目的的(原人),它消失,但它并不消亡,因为它对其他的(原人)有普遍性。 |
【姚】尽管对于已达到目的(的神我或能观来说,所观已)消失,但由于(所观) 对其他(神我或能观)是共同的,(因此它又是)未消失的。 |
【莊】當目的已達成,[所見]就會消失,但若與其他共通,就不會消失。 |
【楊】圓成者所見皆泯,餘人所見,咸認常有。 |
【石】縱於所作已竟者失,彼與他者共故,畢竟不失。 |
【邱】即使造化是能對已解脫者而言是消除了,但對其餘的人而言仍是存在的。 |
【成】对解脱者来说,尽管所见的局限已经消失,但对其他人而言,它仍然存在。 |
【旭】对于解脱的存在者,与原质的连接已中止,原质的目的已达成,但原质的过程依然影响其他人。 |
【陈】虽然对于一个已解脱的人来说是消除了,但对其他人来说,本性依然存在。 |
|
▶ 各家译文 |
【黄】结合是获知所有物和主人两者能力的性质的原因。 |
【姚】结合是感知被拥有和拥有力的特性的因。 |
【莊】把所見和見者的作用視為一體,這是混合。 |
【楊】人我與其所有事物間之和合作用,旨在了別自性本相。 |
【石】所有與有者二力之合,乃了悟本性之因。 |
【邱】當純意識與造化勢能合一時,方能覺知兩者的實相與能力。 |
【成】原人和原质的“结合”,是为了认识原质和原质的本性与力量。 |
【旭】观者与观看对象的连接,是为了观者发现自身的真实本性。 |
【陈】结合真实自我(拥有者)和本性(被拥有者),你会认识两者的原始面貌和力量。 |
|
▶ 各家译文 |
【黄】无知是它的原因。 |
【姚】无明是这(结合)的因。 |
【莊】這混合的因是無明。 |
【楊】彼和合之因,緣起於無明。 |
【石】無明爲彼因。 |
【邱】它的結合是緣自無明。 |
【成】这种“结合”的原因是无明。 |
【旭】无明(缺乏灵性认识)是错误地认同观看对象的原因。 |
【陈】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