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ब्रह्मसूत्र
① 汉译及注释文本来源:
姚卫群 编译,《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p245~357。
“《梵经》(Brahma-sūtra)是印度古代哲学中吠檀多派的最早经典。作者跋达罗衍那(Bādarāyaṇa)约1世纪人。现存《梵经》由于后人追加的成分,大致是5世纪初前后的产物。本文翻译主要根据S.甘姆比勒难达(Gambhirananda)的《商羯罗阿阇梨的梵经注》(Brahma-Sūtra Bhāṣya of Śaṇkarācārya,加尔各答,1977年版)一书中所载的梵本。译文中方括号内部分为商羯罗(约8-9世纪)、罗摩努阇(Rāmānuja,约11世纪)和摩陀婆(Madhva,约12-13世纪)的部分注释。商羯罗的注释不特别标明,罗摩努阇和摩陀婆的注释则标出姓名。商羯罗的注释译自上述S.甘姆比勒难达的书中所载的英译本;罗摩努阇的注释译自马克斯缪勒(Maxmüller)所编的《东方圣书》(The Secred of the East,第48卷,牛津,1904年版);摩陀婆的注释译自S.拉达克里希南(Radhakrishnan)和C.A.摩尔(Moore)编的《印度哲学史料集》(A Source Book in Indian Philosophy,牛津,1957年版)一书中所载的英译节本。各注释者在解释《梵经》的含义时观点常有分歧。此处对《梵经》本身的翻译一般参照商羯罗的观点。此外,《梵经》的翻译还参考了中村元的日译本。”
—— 姚卫群
② 梵本整理参照:
박효엽 译,《브라흐마 수뜨라 주석》1-4册,세창출판사,2016年9月20。
2025年4月16日 更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