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瑜伽经 | 第三章 | 09-12 | 心的三种变化


(本文还在补充更新中)

व्युत्थाननिरोधसंस्कारयोरभिभवप्रादुर्भावौनिरोधक्षणचित्तान्वयोनिरोधपरिणामः॥ ३-९॥ vyutthānanirodhasaṃskārayorabhibhavaprādurbhāvau nirodhakṣaṇacittānvayo nirodhapariṇāmaḥ ॥ 3-9 ॥

▶ 各家译文

【黄】​随同心的抑止的刹那,活跃的潜印象和抑止的潜印象分别抑止和显现,这是抑止的变化。

【姚】当向外的行力和抑制的行力分别消失和出现时,心与抑制(作用)的刹那结合就是抑制变化。

​​​【莊】業行有顯現和止息,當顯現受到降服,會有刹那的[心念]止息,這是止息轉變。

【楊】宿業或顯或隱隨緣生滅,繫心滅處即能剎那轉寂。

【石】起滅心印之抑與揚,心地俱剎那之滅,乃轉滅。

【邱】當已懸止的業識再現起時即加以制止,使心靈隨即又轉為懸止態(nirodha)。

【成】潜在印迹升起时,就要有意识地约束它,以便让心再次回到受控状态。

【旭】观照潜意识印象的生起和受控之间的那些寂静刹那,是意识朝着控制的转变。

【陈】印象升起时,通常要让它消失,但这个抑制的力量出现时,会创造新的心灵变化。当心灵与新的变化合而为一时,就是约束心灵的变化。


तस्यप्रशान्तवाहितासंस्कारात्॥ ३-१०॥ tasya praśāntavāhitā saṃskārāt ॥ 3-10 ॥

▶ 各家译文

【黄】​它的寂静之流源自潜印象。

【姚】由于(抑制的)行力,不受干扰的(心)流(产生)。

​​​【莊】寂靜的[心]流,是徙[止息的]業行[而生]。

【楊】依此修行之功,可使心轉澄寂。

【石】由心印故,彼之流寂靜。

【邱】升起的業識受到控制時,心靈維續在平靜之流中。

【成】潜在印迹得到了约束,心也就处于平静之流中。

【旭】控制印象的生起,带来不受干扰的宁静之流。

【陈】心灵的变化,要透过习惯的养成,让它变得稳定。


सर्वार्थतैकाग्रतयोःक्षयोदयौ चित्तस्यसमाधिपरिणामः॥ ३-११॥ sarvārthataikāgratayoḥ kṣayodayau cittasya samādhipariṇāmaḥ ॥ 3-11 ॥

▶ 各家译文

【黄】​心入定的变化是分散和专一分别衰落和兴起。

【姚】心的三昧变化是精神涣散的消除和精神集中的出现。

​​​【莊】當心熄滅了所有的對境,生起[心]一境性,這是三昧轉變。

【楊】當諸緣因心制一處而滅盡,即入三摩地。

【石】遍做性、一心性之消與長,乃心地之轉三摩地。

【邱】當散漫心減弱,專注心升起時,心靈將轉為三摩地(samādhi)。

【成】消除了所有的精神涣散并且能够心注一处,此时就朝向三摩地迈进。

【旭】心中分散的注意力减少,指向一点的注意力增加,就是朝着三摩地的转变。

【陈】当分心的情况慢慢减少,而能专注在一点上,就开发了三摩地境界。


ततःपुनः शान्तोदितौतुल्यप्रत्ययौचित्तस्यैकाग्रतापरिणामः॥ ३-१२॥ tataḥ punaḥ śāntoditau tulyapratyayau cittasyaikāgratāpariṇāmaḥ ॥ 3-12 ॥

▶ 各家译文

【黄】​进而,心的专一的变化是止息的和出现的认知相似。

【姚】因而,当停顿的认识(行为)和产生的(认识行为)类似时,心注一处的变化(出现)。

​​​【莊】再者,當所緣的寂靜和生起成為一致,這是心一境性轉變。

【楊】復由此三摩地,得生滅一如淨相,心即融於一境。

【石】此後,復次,隱與顯心同,乃心地之轉一心。

【邱】那麼寂靜再次現起,業識的起與伏維持在平衡的狀態,心靈將轉成那專一的(標的)點(ekāgratā)。

【成】进而,当过去减弱的潜在印迹和现在升起的潜在印迹变得一样时,就是心注一处。

【旭】当心意的波动达到平静时,指向一点的意识便出现了。保持强烈的觉知,从指向一点的注意力进入无所指向的专注,就是变入心注一处。

【陈】再说一次,当过去和新起的印象,完全一样时,就是专注在一点上。



4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