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4. 泰帝利耶奥义书 | Taittirīyopaniṣat


泰帝利耶奥义书


第一语音学章



诃利!唵!愿密多罗赐福我们!愿伐楼那赐福我们!愿阿利耶摩赐福我们!愿因陀罗和毗诃波提赐福我们!愿大步跨越的毗湿奴赐福我们!

向梵致敬!风啊,向你致敬!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规律。我要说你是真理。

愿它保护我!愿它保护说者!保护我!保护说者!

唵!和平!和平!和平! (1)

注:本节是和平祷词。其中第一段采自《梨俱吠陀》1.90. 9。




我们现在说明语音学:字母、声调、音量、音力、发音和结合。这便是所谓的语音学。(1)

注:“字母”即音素。“声调”分为高调、低调和降调。“音量”指发音时间,以短元音的发音时间为计量标准。“音力”指强调性的重音。“结合”指前后两个音节连接之处音素的结合,也称连声。




愿我俩一起获得名声!愿我俩一起获得梵的光辉!我们现在说明结合的奥义。五种结合:关于世界,关于光,关于知识,关于繁殖,关于自我。人们说这些是大结合。

注:“我俩”指师生俩。

现在,关于世界。大地是前面的形态,天空是后面的形态,空是结合,风是联系。这是关于世界。(1)

注:这里所谓的“大结合”是对语音学中的连声的引申用法。前面和后面的形态相当于前面和后面的音节。


现在,关于光。火是前面的形态,太阳是后面的形态,水是结合,闪电是联系。这是关于光。(2)


现在,关于知识。老师是前面的形态,学生是后面的形态,知识是结合,言教是联系。这是关于知识。(3)


现在,关于繁殖。母亲是前面的形态,父亲是后面的形态,繁殖是结合,生育是联系。这是关于繁殖。(4)


现在,关于自我。下颚是前面的形态,上颚是后面的形态,语言是结合,舌头是联系。这是关于自我。(5)


任何人知道这里所说明的这些大结合,他就会与子孙、牲畜、梵的光辉、食物以及天国世界结合。(6)




颂诗中的雄牛,宇宙的形象,产生自颂诗和永恒者,愿这位因陀罗赐予我智慧!神啊,愿我具备永恒性!

愿我的身体充满活力!愿我的舌头极其甜蜜!愿我的耳朵听取大量学问!

你是梵鞘,覆盖着智慧,愿你保护我的学问! (1)


女神繁荣,经常迅速地为自己和为我产生衣服、牛、食物和饮料。愿你带给我财富,毛皮动物和牲畜,娑婆诃!

注:娑婆诃(svāhā)是感叹词。


愿梵行者们从各地来到我这里,娑婆诃!

愿梵行者们纷纷来到我这里,娑婆诃!

愿梵行者们以正确的方式来到我这里,娑婆诃!

愿梵行者们能够自制,娑婆诃!

愿梵行者们能够平静,娑婆诃! (2)

注:“梵行者”(brahmacārin)指学生。

愿我在众人中享有名声,娑婆诃!

愿我比富有者更富有,娑婆诃!

尊者啊,愿我进入你,娑婆诃!

尊者啊,愿你进入我,娑婆诃!

你的分支数以千计,尊者啊,我在你之中,得到净化,娑婆诃!

犹如水沿坡流下,月份走向年份,维持者啊,愿梵行者们从各地来到我这里,娑婆诃!

你是庇护所,照亮我!来到我! (3)




菩诃(bhūh)、菩婆诃(bhuvah)和苏婆诃(suvah)是三个专门用语。而摩诃遮摩息耶提出第四个,即摩诃(mahah)。那是梵,那是自我。其他的天神都是肢体。菩诃是这个世界。菩婆诃是空中。苏婆诃是那个世界。(1)

注:“专门用语”(vyāhrti)指祭祀仪式中的专门用语或神秘用语。


摩诃是太阳。正是凭借太阳,一切世界变得伟大。或者,菩诃是火。菩婆诃是风。苏婆诃是太阳。摩诃是月亮。正是凭借月亮,一切星体变得伟大。或者,菩诃是梨俱。菩婆诃是娑摩。苏婆诃是夜柔。(2)


摩诃是梵。凭借梵,一切吠陀变得伟大。或者,菩诃是元气。菩婆诃是下气。苏婆诃是行气。摩诃是食物。正是凭借食物,一切气息变得伟大。它们每组四个,有四组。这样,四个一组,有四组专门用语。知道这些,也就知道梵。所有的天神都向他进贡。(3)




这个原人由思想构成,永恒,金色,在心内空间中。似乳头,悬挂在上颚两脉之间,那是因陀罗的出生处。他在头发分缝处,穿透头盖骨而出。他居于名为菩诃的火中,名为菩婆诃的风中。(1)

注:这里描述原人居于人心中,向上经过上颚,穿透头顶而出。


他居于名为苏婆诃的太阳中,名为摩诃的梵中。他成为自主者。他成为思想之主,语言之主,眼睛之主,耳朵之主,知识之主。进而,他成为梵,以空为身体,以真理为自我,热爱生命,喜欢思想,充满平静而永恒。波罗吉那约基那啊,你要这样崇拜他! (2)

注:波罗吉那约基那是聆听老师教导的学生名。




大地、空中、天空、方位和中间方位,火、风、太阳、月亮和星星,水、药草、树木、空和自我。这些是关于万物。

注:“方位”指东南西北上下。“中间方位”指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这里提到的“自我”可以读解为身体。

然后,关于自我。元气、行气、下气、上气和中气,眼睛、耳朵、思想、语言和触觉,皮、肉、筋、骨和骨髓。作出这种安排,仙人解释说:“这所有一切都是五重结构。依靠五重获得五重。”(1)




唵是梵。唵是这一切。唵是应允。因为说:“哦(O),请吟诵!”人们便吟诵。随同唵,吟诵娑摩。随同唵 (Om)和颂(Som),吟诵祷词。随同唵,行祭者祭司应答。随同唵,梵祭司开始吟诵。随同唵,允许火祭开始。婆罗门先说“唵”,然后说:“愿我获得梵!”他确实获得梵。(1)

注:在重大的祭祀仪式中,有四位祭官:诵者祭司、歌者祭司、行祭者祭司和监督者祭司(即梵祭司)。“行祭者祭司应答”指应答诵者祭司




规律,学习和教学。真理,学习和教学。苦行,学习和教学。自制,学习和教学。平静,学习和教学。火,学习和教学。火祭,学习和教学。客人,学习和教学。人性,学习和教学。繁殖,学习和教学。生育,学习和教学。后嗣,学习和教学。

注:这里强调在认识和把握世界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

说话真实的罗提多罗说:“真理。”坚持苦行的宝卢希湿迪说:“苦行。”摆脱痛苦的莫德伽利耶确认学习和教学,因为那就是苦行,那就是苦行。(1)




“我是树的摇动者,名声高似山顶,崇高而纯洁,如同太阳。我是永恒者,光辉的财富,聪明睿智,永生,不衰竭。”特利商古依据吠陀这样说。(1)

注:这里的“树”指宇宙之树或轮回之树,也就是《伽陀奥义书》2. 3. 1和《弥勒奥义书》6. 4中提到的“菩提树”(Aśvattha) 《摩诃婆罗多》6. 37. 1称这树为“菩提树”,14. 47.13称这树为“梵树”(Brahmavrksa),可参阅。特利商古是仙人名。



十一


老师向学生传授吠陀后,教导他说:

你要说真话,遵行正法,不要放松学习。在赠送老师可爱的财物后,你不要断绝后嗣。不要忽视真理,不要忽视正法,不要忽视幸福,不要忽视繁荣,不要忽视学习和教学,不要忽视供奉天神和祖先。(1)


你要奉母亲为神。你要奉父亲为神。你要奉老师为神。你要奉客人为神。你要从事那些不受非议的事,而非其他。你要遵奉我们之中的善行,而非其他。(2)


那些优于我们的婆罗门,你要请他们入座休息。你要虔诚地供奉,而非不虔诚地供奉。你要慷慨地供奉,羞愧地供奉。你要敬畏地供奉,同情地供奉。(3)


如果你对事情有疑惑,或对行为有疑惑,那么,你就按照那些婆罗门的方式去做。这些婆罗门善于思考,自我约束而不受他人约束,不苛刻,热爱正法。(4)


还有,对于受指责者,你也要按照那些婆罗门的方式去做。这些婆罗门善于思考,自我约束而不受他人约束,不苛刻,热爱正法。(5)


这是教导。这是教诲。这是吠陀的奥义。这是教诫。应该遵照执行,应该遵照执行。(6)



十二


愿密多罗赐福我们!愿伐楼那赐福我们!愿阿利耶摩赐福我们!愿因陀罗和毗诃波提赐福我们!愿大步跨越的毗湿奴赐福我们!

向梵致敬!风啊,向你致敬!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规律。我要说你是真理。

愿它保护我!愿它保护说者!保护我!保护说者!

唵!和平!和平!和平! (1)



第二梵欢喜章


愿他保护我俩!愿他欣赏我俩!愿我俩勇健精勤!愿我俩学业辉煌!愿我俩不怨怼!

唵!和平!和平!和平!




唵!知梵者达到至高者。有诗为证:

梵是真理、知识和无限,

居于洞穴中,至高的空中;

谁知道这样,便和睿智

的梵一起,实现一切愿望。

注:“洞穴中”指心中。

从它或从这个自我中产生空。从空中产生风。从风中产生火。从火中产生水。从水中产生地。从地中产生药草。从药草中产生食物。从食物中产生人。

这个人由食物的精华构成。这是他的头。这是右侧。这是左侧。这是自我。这是下体,根基。有偈颂为证:(1)




这些众生依赖大地,全都从食物中产生,

然后,他们依靠食物生活,最终又返回它;

食物在生物中最古老,被称为一切的药草。

凡是崇拜梵为食物,他们获得所有的食物,

食物在生物中最古老,被称为一切的药草。

生物从食物中产生后,又依靠食物生长,

食物被吃,也吃生物,故而被称为食物。

注:食物(anna)这个名词源自动词词根“吃”(ad)。

这内在的自我由气息构成,不同于由食物精华构成的人。人体充满气息。气息也呈现人的模样。它的人的模样效仿人体的人的模样。元气是它的头。行气是右侧。下气是左侧。空是自我。地是下体,根基。这也有偈颂为证:(1)




众天神随着气息呼吸,人和牲畜也是如此;

气息是众生寿命,故而被称为一切的寿命。

凡是崇拜梵为气息,他们获得全部的寿命;

气息是众生寿命,故而被称为一切的寿命。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思想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气息构成的自我。气息充满思想。思想也呈现人的模样。它的人的模样效仿气息的人的模样。夜柔是它的头。梨俱是右侧。娑摩是左侧。教导是自我。阿达婆和安吉罗是下体,根基。这也有偈颂为证:(1)

注:“前者的有身自我”这个短语中,“前者”指人的身体;“有身自我”指存在于身体中的自我。阿达婆和安吉罗是两位拜火祭司名。这两个名字的合称用于指称《阿达婆吠陀》。




语言和思想不能到达而从那里返回,

如果知道梵的欢喜,他就无所畏惧。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知识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思想构成的自我。思想充满知识。知识也呈现人的模样。它的人的模样效仿思想的人的模样。信仰是它的头。规律是右侧。真理是左侧。瑜伽是自我。摩诃是下体,根基。这也有偈颂为证:(1)

注:“瑜伽”(Yoga)指修炼身心的方法。




知识指导祭祀,知识也指导行动,

一切天神崇拜最古老的梵为知识。

如果知道梵是知识,而不懈怠放逸,

摒弃身体的罪恶,就实现一切愿望。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欢喜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知识构成的自我。知识充满欢喜。欢喜也呈现人的模样。它的人的模样效仿知识的人的模样。可爱是它的头。欢欣是右侧。喜悦是左侧。欢喜是自我。梵是下体,根基。这也有偈颂为证:(1)

注:以上将自我分成由食物、气息、思想、知识和欢喜构成的自我,步步深入。




如果他知道梵是不存在,

那么,他自己也不存在;

如果他知道梵是存在,

那么,人们知道他存在。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由此产生疑问:

任何不知者死后前往那个世界吗?

或任何知者死后前往那个世界吗?

注:“不知者”指不知梵者,“知者”指知梵者。

他产生愿望:“我要变多,我要繁殖。”他实施了苦行,创造这一切。创造了所有这一切,他进入其中。进入了其中,他成为存在者和无形者,可言说者和不可言说者,居处和非居处,知识和非知识,真实和非真实。真实成为所有这一切。人们称之为真实。这也有偈颂为证:(1)

注:这里的“他”指至高自我,也就是梵。




最初,这一切不存在,而从它产生存在;

它自己创造自我,因此,它被称为善行。

这确实是善行,确实是本质。获得这种本质,也就获得欢喜。如果空中没有这种欢喜,谁会吸气?谁会呼气?因为它确实导致欢喜。因为一旦在这不可见者、无形体者、不可言说者和非居处者中发现无所畏惧是根基,他就会达到无所畏惧。而一旦在它之中制造哪怕细微的裂缝,他就会产生恐惧。确实,缺乏思考的知者怀有恐惧。这也有偈颂为证:(1)




出于惧怕它,风儿吹拂,

出于惧怕它,太阳升起,

火,因陀罗,死亡为第五,

出于惧怕它,迅速跑动。

下面是对欢喜的探究。若有一个青年,是个好青年,勤奋好学,行动敏捷,意志坚定,身体强健,这个大地和所有财富全都属于他,这算作一个凡人的欢喜。

一百个凡人的欢喜构成一个凡人健达缚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注:健达缚(或译乾达婆)是天国歌伎。“凡人健达缚”指由凡人变成的健达缚。

一百个凡人健达缚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神健达缚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一百个天神健达缚的欢喜构成一个居于永久世界的祖先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一百个居于永久世界的祖先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生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注:“天生天神”指出生在天上的天神。

一百个天生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业报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注:“业报天神”指依靠善业升入天国的天神。

一百个业报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一百个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因陀罗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注:因陀罗是众天神之主。

一百个因陀罗的欢喜构成一个毗诃波提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注:毗诃波提是天国祭司和众天神的老师。

一百个毗诃波提的欢喜构成一个生主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杀害者的欢喜。

注:生主是创造主。以上参阅《大森林奥义书》4. 3.33。

他在这里的人中,在那里的太阳中,是同一者。若知道是这样,在死后,就从这个世界达到那个由食物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气息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思想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知识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欢喜构成的自我。这也有偈颂为证:(1)




语言和思想不能到达而从那里返回,

如果知道梵的欢喜,他就无所畏惧。

他确实不会为此烦恼:“我怎么会没有行善?我怎么会作恶?”知道这样,他就能使自我摆脱这两者。确实,知道这样,他使自我摆脱这两者。这就是奥义。(1)

注:“两者”指善和恶。“摆脱这两者”指摆脱关于善和恶的烦恼,即超越善和恶。



第三婆利古章



婆利古是伐楼那之子。他走近父亲伐楼那,说道:“尊者啊,请教给我梵。”于是,伐楼那告诉他:“食物,气息,眼睛,耳朵,思想,语言。”接着,又对他说:“这些众生从它那里产生;产生后,依靠它生活;后又返回它,进入它。你努力认识它吧!它就是梵。”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1)




他认识到食物是梵。因为这些众生确实从食物中产生;产生后,依靠食物生活;后又返回食物,进入食物。认识了它,他又走近父亲伐楼那,说道:“尊者啊,请教给我梵。”伐楼那告诉他:“你努力依靠苦行认识梵吧!苦行就是梵。”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1)




他认识到气息是梵。因为这些众生确实从气息中产生;产生后,依靠气息生活;后又返回气息,进入气息。认识了它,他又走近父亲伐楼那,说道:“尊者啊,请教给我梵。”伐楼那告诉他:“你努力依靠苦行认识它吧!苦行就是梵。”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1)




他认识到思想是梵。因为这些众生确实从思想中产生;产生后,依靠思想生活;后又返回思想,进入思想。认识了它,他又走近父亲伐楼那,说道:“尊者啊,请教给我梵。”伐楼那告诉他:“你努力依靠苦行认识梵吧!苦行就是梵。”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1)




他认识到知识是梵。因为这些众生确实从知识中产生;产生后,依靠知识生活;后又返回知识,进入知识。认识了它,他又走近父亲伐楼那,说道:“尊者啊,请教给我梵。”伐楼那告诉他:“你努力依靠苦行认识梵吧!苦行就是梵。”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1)




他认识到欢喜是梵。因为这些众生确实从欢喜中产生;产生后,依靠欢喜生活;后又返回欢喜,进入欢喜。

这是婆利古和伐楼那的学问,安居于至高的空。知道这样,他就获得安居。他拥有食物,吃食物。他拥有后嗣、牲畜和梵的光辉而伟大,声誉卓著。(1)




不应该贬损食物。这是誓言。气息是食物,身体是吃食物者。身体安居于气息中,气息安居于身体中。故而,食物安居于食物中。知道食物安居于食物中,他就获得安居。他拥有食物,吃食物。他拥有后嗣、牲畜和梵的光辉而伟大,声誉卓著。(1)




不应该鄙视食物。这是誓言。水是食物,火是吃食物者。火安居于水中,水安居于火中。故而,食物安居于食物中。知道食物安居于食物中,他就获得安居。他拥有食物,吃食物。他拥有后嗣、牲畜和梵的光辉而伟大,声誉卓著。(1)




应该多制作食物。这是誓言。地是食物,空是吃食物者。空安居于地中,地安居于空中。故而,食物安居于食物中。知道食物安居于食物中,他就获得安居。他拥有食物,吃食物。他拥有后嗣、牲畜和梵的光辉而伟大,声誉卓著。(1)




不应该拒绝任何求宿的客人。这是誓言。因此,应该以任何方式备足食物。他们会说:“已经为他备好食物。”以上等方式备好食物者,食物以上等方式回馈他。以中等方式备好食物者,食物以中等方式回馈他。以末等方式备好食物者,食物以末等方式回馈他。(1)


人们知道这样。它是语言中的安妥,元气和下气中的吐纳,双手的动作,双脚的行走,肛门的排泄。这些涉及人的想法。还有,涉及神的想法。它是雨中的满足,闪电中的威力。(2)


牲畜中的名气,星宿中的光芒,生殖器中的后嗣、永生和欢喜,空中的一切。若崇拜它为根基,就会获得根基。若崇拜它为伟大,就会变得伟大。若崇拜它为思想,就会富有思想。(3)


若崇拜它为致敬,各种愿望就会向他致敬。若崇拜它为梵的毁灭力,仇视他的敌人会死去,他所憎恨的人也会死去。


他在这里的人中,他在那里的太阳中,是同一者。(4)


若知道这样,在死后,他就从这个世界达到那个由食物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气息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思想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知识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欢喜构成的自我。在这些世界中漫游,随意进食,随意变形。他坐着吟唱这首娑摩歌:哈呜!哈呜!哈呜! (5)


我是食物,我是食物,我是食物!

我吃食物,我吃食物,我吃食物!

我作偈颂,我作偈颂,我作偈颂!

注:“我作偈颂”(ślokakrt)也可读为“我是结合者”,意谓既是食物,又是吃食物者,主体和客体的结合者。

我是规律的第一位出生者,

先于众天神,在永恒的肚脐。

施与我者也会这样保护我,

我是食物,也吃吃食物者。

我已经征服一切世界,

我光辉灿烂如同太阳。

人们知道这样。这就是奥义。(6)

47 次查看0 則留言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13. 弥勒奥义书 | Maitryupaniṣat

弥勒奥义书 第 一 章 确实,梵祭是古人安置祭火。因此,祭祀者安置这些火,应该沉思自我。这样,祭祀便圆满无缺。那么,应该沉思的那个是谁呢?它名为气息。关于它,有这个故事。(1) 有个国王,名为巨车。他让儿子继承王位后,想到这个身体无常,心生离欲,进入森林。他在那里实施严酷的苦行,伫立着,高举双臂,凝视太阳。在满一千天之时,来了一位牟尼,如无烟之火,又如燃烧的光焰。他是尊者夏迦耶尼耶,通晓自我。他对

11. 白骡奥义书 | Śvetāśvataropaniṣat

白骡奥义书 第 一 章 梵论者们说: 何为原因?何为梵?我们从哪里产生? 我们依靠什么生活?我们安居在哪儿? 众位知梵者啊,我们按照既定的情况, 生活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切由谁主宰? (1) 时间,自性,必然,偶然,元素, 子宫,原人,均在考虑之列,还有, 它们的结合,但都不是,因为自我存在, 而自我对于苦乐的原因,也不能自主。(2) 注:“自性”指事物的固有性质。“元素”指空、风、火、水和地五大

10. 蛙氏奥义书 | Māṇḍūkyopaniṣat

蛙氏奥义书 唵(Om)这个音节是所有这一切。对它说明如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只是唵 (Om)这个音节。超越这三时的其他一切也只是唵(Om)这个音节。(1) 注:唵 (Om)这个音节原本是在吟诵吠陀时,用于开头和结束的感叹词,这里将它视为神圣的音响符号,象征宇宙、自我和梵以及这三者的同一。 因为所有这一切是梵。这自我是梵。这自我有四足。(2) 注:“四足”,或译四部分,也就是下面所说的四种精神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