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瑜伽经 | 第三章 | 16-25 | 总御的附属神通(甲)


(本文还在补充更新中)

परिणामत्रयसंयमादतीतानागतज्ञानम्॥ ३-१६॥ pariṇāmatrayasaṃyamādatītānāgatajñānam ॥ 3-16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总御这三种变化,获知过去和未来。

【姚】通过对(上述元素与感官中的)三重变化的总制,(可获得)过去和未来的知识。

​​​【莊】由真戒的三種轉變,而了知过去、未来。

【楊】依「合參法」深觀前述三種變化圓成者,可通曉過去與未來的知識。

【石】行三耶昧於三轉化之故,知過去未來。

【邱】藉由叁雅瑪在這三種層次(心靈懸止→三摩地→專一標的點;法性特質由本質→具特質→成型)的轉變上做修煉,將了知過去和未來的知識。

【成】专念于这三种变化,可获得过去和未来的知识。

【旭】掌握法、相、境三种转变,专念于意识的控制、三摩地、心注一处状态,瑜伽士获得对过去和未来的知识。

【陈】借着在这三种层面上的三雅马专注练习,将得到过去与未来的知识。


शब्दार्थप्रत्ययानाम्इतरेतराध्यासात्संकरस्तत्प्रविभागसंयमात्सर्वभूतरुतज्ञानम्॥ ३-१७॥ śabdārthapratyayānām itaretarādhyāsātsaṃkarastatpravibhāgasaṃyamātsarvabhūtarutajñānam ॥ 3-17 ॥

▶ 各家译文

【黄】​词音、词义和认知互相关联而混合,通过总御它们的区别,获知一切众生的声音。

【姚】(关于一个事物,)由于言语、对象、观念彼此一致,(这三者)表现为一体。通过对他们差别的总制,(可获得)一切生物的声音的知识。

​​​【莊】由於誤解了言語、意義、和概念的相互關係,而產生了混亂。由真戒的辨别 ,有了一切眾生的言與智。

【楊】聲量、義理、信念常相交錯而混淆,然以「合參法」明辨思惟,可通曉一切眾生音聲。

【石】字義知相互重疊混淆,行三耶昧於彼之分辨,一切生靈音聲皆知曉。

【邱】音(字)、意義、觀念常相互混淆在一起,經由叁雅瑪的修煉,將了知萬物音聲、語言的知識。

【成】人们通常将一个词的声音、对其意义的感知和对此产生的反应这三者混为一谈,通过专念于此,就可懂得一切生物发出的声音。

【旭】语词、对象和观念重叠,产生混乱;通过专念,人知晓一切存在者的语言。

【陈】词汇和它的意义、内容,通常都会因附加的解释而产生混淆。借着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对任何生命所说出的字或发出的声音,都能够听懂它的意义。


संस्कारसाक्षात्करणात्पूर्वजातिज्ञानम्॥ ३-१८॥ saṃskārasākṣātkaraṇātpūrvajātijñānam ॥ 3-18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亲证潜印象获知前生。

【姚】通过对行力的直观,(获得)前生的知识。

​​​【莊】由能現見業行,這是前生智。

【楊】依「合參法」現證宿業因果,可了知往昔生世。

【石】由實證心印,知前世。

【邱】直觀業識了知前世。

【成】专念于潜在印迹,可获得前生的知识。

【旭】通过直接感知自己的潜意识印象,瑜伽士看见自己的前世。

【陈】对心灵产生印象(潜意识)所得到的直接认知,透过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以获得过去累世的知识。


प्रत्ययस्यपरचित्तज्ञानम्॥ ३-१९॥ pratyayasya paracittajñānam ॥ 3-19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亲证观念,获知他心。

【姚】(通过对)观念的(总制,获得)其他心的知识。

​​​【莊】由能現見緣,這是他心智。

【楊】依「合參法」觀緣生法,可知他人心想。

【石】於知覺,知他心。

【邱】了知別人的心念。

【成】专念于他人的观念,可知道他人的心。

【旭】他获得读心的能力。

【陈】对他人身体的动作等特殊迹象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就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नच तत्सालम्बनं तस्याविषयीभूतत्वात्॥ ३-२०॥ na ca tat sālambanaṃ tasyāviṣayībhūtatvāt ॥ 3-20 ॥

▶ 各家译文

【黄】​但不是观念依附的对象,因为这不是他的领域。(本句黄版经文无但论中有,本翻译取自其论的翻译)

【姚】(无)

​​​【莊】而且[也能了知他人心中]沒想的,因為它的對境超越了所緣。

【楊】然非是知彼所緣塵境,蓋此並非修法用功處。

【石】然而彼非對象,故非所依緣。

【邱】僅知曉別人的心念,但不知曉別人心念之所緣。

【成】但不是他人的心的内容,因为那不是专念的对象。

【旭】如有必要,能够泛泛读懂他人心意的瑜伽士也能精确地识别心意所不能触及的特定内容。

【陈】知道他人所想的事物,并不包括其心灵的内涵,如思想背后的动机,因为这并非三雅马专注的目标。


कायरूपसंयमात्तद्ग्राह्यशक्तिस्तम्भेचक्षुःप्रकाशासंप्रयोगेऽन्तर्धानम्॥ ३-२१॥ kāyarūpasaṃyamāttadgrāhyaśaktistambhe cakṣuḥprakāśāsaṃprayoge 'ntardhānam ॥ 3-21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总御身体形态,抑止它的接受能力,不接触眼光,也就隐而不见。

【姚】通过对身体形态的总制,感觉力被抑制,因而与(别人)眼光的接触就不存在。这时,(瑜伽行者的身体就)见不到了。

​​​【莊】由真戒[的修習],對於身體的色相,能停止感受所取的能力,也中止了眼對於光的相應,而讓身體隱形。

【楊】依「合參法」觀照色身,得暫止外散之身光,使之不與他人眼根相應,身形即隱。

【石】行三耶昧於身之形,彼可見力受阻,與眼光無觸,則隱形。

【邱】藉由叁雅瑪在自身形象上修煉,可中止自身形體的光,讓人無法看見。

【成】如果专念于一个人的身体形态,就可以阻止光和眼睛之间的接触,这个人的身体将隐而不现。

【旭】通过控制精身,瑜伽士可任意中止从自身发出的光线,如此,他于旁人不可见。他能让可感知力返回,从而使自己再度可见。

【陈】对人的身体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将进入视网膜的光线隔开,于是觉知到形体的消失。


सोपक्रमंनिरुपक्रमंच कर्मतत्संयमादपरान्तज्ञानम्अरिष्टेभ्योवा ॥३-२२॥ sopakramaṃ nirupakramaṃ ca karma tatsaṃyamādaparāntajñānam ariṣṭebhyo vā ॥ 3-22 ॥

▶ 各家译文

【黄】​业果或迅速,或缓慢,通过总御它们,获知死亡,或通过征兆。

【姚】行为(或者)较快地(产生)结果,(或者)较慢地(产生)结果。通过对这些的总制,(获得关于)死的知识。或者,通过预兆(,获得关于死的知识)。

​​​【莊】業是運作、或不運作。由真戒[的修習],或由兆相,而有死智。

【楊】業報或有遲速,依合參法觀照修持,即能明了或預知死亡。

【石】業報臨及未臨,行三耶昧於彼或惡兆,知死期。

【邱】行業的果報有快有慢,經由叁雅瑪的修煉可預知死亡的徵兆。

【成】有两种业,一种很快显现,另一种缓慢显现。专念于业,或死亡的征兆,瑜伽士可获知他离开身体的准确时间。

【旭】行动的结果是即刻的或延迟的。通过专念于自己的行动,瑜伽士将预知这些行动的最终结果。他将根据预兆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

【陈】业有两种:近报和远报。借由三雅马对死亡征兆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死亡时刻的知识。


मैत्र्यादिषुबलानि ॥३-२३॥ maitryādiṣu balāni ॥ 3-23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总御友爱等,获得力量。

【姚】(通过)对友好等等(的总制,获得友好等等的)力量。

​​​【莊】[由真戒]對[慈、悲、喜等的修習],而得到[慈、悲、喜等的]力。

【楊】依是法修慈悲心等,能得所修之力。

【石】於慈等生力。

【邱】藉由專注在慈心等上做叁雅瑪的修煉,你將獲得慈心等的力量。

【成】专念于友谊等美德,便可获得其力量。

【旭】通过完善对一切对象的友善和其他美德,他获得道德与情感的力量。

【陈】借由三雅马对友善及其他优点的专注练习,你将拥有传达它们的能力。


बलेषुहस्तिबलादीनि॥ ३-२४॥ baleṣu hastibalādīni ॥ 3-24 ॥

▶ 各家译文

【黄】​通过总御力量,获得大象等的力量。

【姚】(通过对大象的)力量(等等的总制,获得)大象的力量等等。

​​​【莊】 [由真戒]對力[的修習],而有如大象般的力。

【楊】依是法觀修諸力,能得如象等所具之種種力。

【石】於彼力得象等力。

【邱】藉由專注在力量上做叁雅瑪的修煉,例如大象等,你將獲得如大象等的力量。

【成】专念于各种力量,如大象和其他动物的力量,便可获得那种力量。

【旭】通过专念于力量,瑜伽士将发展出大象的体力、优雅和耐力。

【陈】借由三雅马对大象以及其他这类动物力量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这种力量。


प्रवृत्त्यालोकन्यासात्सूक्ष्मव्यवहितविप्रकृष्टज्ञानम्॥ ३-२५॥ pravṛttyālokanyāsātsūkṣmavyavahitaviprakṛṣṭajñānam ॥ 3-25 ॥

▶ 各家译文

【黄】​运用感觉活动的光亮,获知微妙的、受阻碍的和远处的对象。

【姚】通过把高级感官活动的洞察力引向细微的、隐蔽的和遥远的(对象,瑜伽行者获得这种对象的)知识。

​​​【莊】由放射出[心的]光明作用,而有[了知]微細的、隱藏的、遙遠的智。

【楊】依是法深觀內心光明,能知精微、隱蔽以及遙遠的知識。

【石】深注光照所布,知細微、隱蔽、遙遠。

【邱】藉由對內在之光做叁雅瑪的修煉,你將了知一切精細的、隱藏的和遠距的知識。

【成】专念于内在之光,便可获得细微的、隐秘的或遥远之物的知识。

【旭】隐藏之物,无论是近是远,都向瑜伽士显露。

【陈】对自己内心的亮光,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得到精微、隐藏以及隐密的知识(精、气、神)。



53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