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3. 爱多雷耶奥义书 | Aitareyopaniṣat


爱多雷耶奥义书


我的语言立足思想,我的思想立足语言。光辉者啊,请你为我显现!带给我吠陀!别让我失去学问!正是依靠这种学问,我维持日和夜。我将宣说正道,我将宣说真理。但愿它保护我!但愿它保护宣说者!但愿它保护我,保护宣说者,保护宣说者!

唵!和平!和平!和平!

注:以上是开头的和平祷词,旨在祈求神祇保佑,以排除各种障碍,顺利获得智慧。“和平”(śānti)一词含有平安、平静、安宁和清净等意义。



第 一 章



最初,自我就是这个。他是唯一者,没有其他任何睁眼者。他想:“现在让我创造世界吧!”(1)

注:“这个”指这个世界。“唯一者”指自我是世界的唯一存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1.4.1。


他创造这些世界:水(ambhas)、光、死亡和水(āpa)。水(ambhas)在天上,天是支撑者。光是空。死亡是地。地下是水(āpa)。 (2)

注:这里,前一种水指天上之水,后一种水指地下之水。死亡是地,意谓凡是在地上的都会死去。


他思忖:“这些是世界,现在让我创造世界的保护者吧!”于是,他从水中取出原人,赋予形状。(3)


他给原人加热。原人受热后,嘴张开,似卵。从嘴中产生语言,从语言中产生火。鼻孔张开,从鼻孔中产生气息,从气息中产生风。眼睛张开,从眼睛中产生目光,从目光中产生太阳。耳朵张开,从耳朵中产生听觉,从听觉中产生方位。皮肤张开,从皮肤中产生汗毛,从汗毛中产生草木。心张开,从心中产生思维,从思维中产生月亮。肚脐张开,从肚脐中产生下气,从下气中产生死亡。生殖器张开,从生殖器中产生精液,从精液中产生水。(4)

注:《梨俱吠陀》10.90描写原人(Purusa,即原始巨人)化身世界:“从他的心中产生月亮,眼中产生太阳,嘴中产生因陀罗和火,呼吸中产生风。从他的肚脐中产生空,头中产生天,脚中产生地,耳中产生方位,组成世界。”可参阅。




这些神灵被创造出来后,沉入这个大海。大海用饥渴麻烦他。他们对他说道:“请你为我们确定住处,让我们安居那里,吃到食物。”(1)

注:“大海”指生死轮回之海。


他为他们牵来牛。他们说道:“这对于我们还不够。”他为他们牵来马。他们说道:“这对于我们还不够。”(2)


他为他们带来人。他们说道:“啊,美好的造物!”人确是美好的造物。他对他们说道:“你们进入各自的住处吧!”(3)


火变成语言,进入嘴。风变成气息,进入鼻孔。太阳变成目光,进入眼睛。方位变成听觉,进入耳朵。草木变成汗毛,进入皮肤。月亮变成思维,进入心。死亡变成下气,进入肚脐。水变成精液,进入生殖器。(4)


饥渴对他说道:“请你为我俩确定住处。”他对它俩说道:“我将你俩安排在众神灵中,成为他们的分享者。”因此,无论哪位神灵获得祭品,饥渴都成为那位神灵的分享者。(5)




他思忖:“这些是世界和世界保护者。让我为他们创造食物吧!”(1)


他给水加热。从受热的水中产生形态。形态产生食物。(2)


食物被创造出来后,企图逃跑。他想用语言抓住它。但他不能用语言抓住它。如果能用语言抓住它,那么,只要说一下食物,也就饱了。(3)


他想用气息抓住它。但他不能用气息抓住它。如果能用气息抓住它,那么,只要吹一下食物,也就饱了。(4)


他想用目光抓住它。但他不能用目光抓住它。如果能用目光抓住它,那么,只要看一下食物,也就饱了。(5)


他想用听觉抓住它。但他不能用听觉抓住它。如果能用听觉抓住它,那么,只要听一下食物,也就饱了。(6)


他想用皮肤抓住它。但他不能用皮肤抓住它。如果能用皮肤抓住它,那么,只要接触一下食物,也就饱了。(7)


他想用思维抓住它。但他不能用思维抓住它。如果能用思维抓住它,那么,只要想一下食物,也就饱了。(8)


他想用生殖器抓住它。但他不能用生殖器抓住它。如果能用生殖器抓住它,那么,只要射一下食物,也就饱了。(9)


他想用下气抓住它,果然抓住了它。那是风抓住了食物。风以食物为生命。(10)


他思忖:“缺了我,这一切怎么存在?”他思忖:“我通过哪儿进入?”他思忖:“如果说话通过语言,呼吸通过气息,观看通过目光,谛听通过听觉,接触通过皮肤,沉思通过思维,消化通过下气,射精通过生殖器,那么,我该怎样?”(11)


他裂开头顶,从那个门进入。这个门名为骨缝。它是欢喜。他有三个居处,三种睡眠:这个居处,这个居处,这个居处。(12)

注:“三个居处,三种睡眠”指自我的三种精神意识状态:觉醒状态、梦中状态和熟睡状态。参阅《蛙氏奥义书》。


他出生后,观察众生,心想:“怎么说这里还有另一个?”他看到那个原人,遍及一切的梵,说道:“我看到这个(idam adarśam)。”(13)


因此,他名为伊檀陀罗(Idandra,即“看到这个”)。他确实名为伊檀陀罗,而他们使用隐称,称他为因陀罗(Indra),因为众天神似乎喜爱隐称,确实因为众天神似乎喜爱隐称。(14)

注:“他”指自我,即进入身体的个体自我。而梵是宇宙自我。《大森林奥义书》4.2.2也提到因陀罗是隐称,可参阅。



第 二 章


起初,这个在人中成为胎藏。这精液是从所有肢体中聚合的精力。他在自我中维持这个自我。他将它置入女子后,使它出生。这是他的第一生。(1)

注:“这个”指自我。


它成为女子的自我,犹如她自己的肢体。因此,它不伤害她。她滋养进入的、他的这个自我。(2)


她滋养它,因此他也应该滋养她。女子维持这个胎藏。在出生之前和之后,他养育这孩子。他这样在出生之前和之后养育这孩子,也就是养育自我,以维系这些世界,因为这些世界正是这样得到维系。这是他的第二生。(3)

注:前面的“第一生”指成为精液,这里的“第二生”指成为孩子。


他依靠功德确立他的这个自我。然后,他的另一个自我完成任务,寿命终结而离去。他从这里离去,又再生。这是他的第三生。仙人曾说:(4)

注:“另一个自我”指他的父亲。


我在胎藏中,就已知道所有这些天神的出生;

一百个铁城堡守卫我,我也如兀鹰快速腾飞。

瓦摩提婆仙人处在胎藏中时,就曾这样说。(5)

注:“城堡”喻指身体。这首颂诗见《梨俱吠陀》4.27.1。


他知道这样,因此,在身体坏死后,向上腾飞到那个天国世界,实现一切愿望,达到永恒,达到永恒。(6)

注:“达到永恒”重复一次,以示强调。



第 三 章


这是谁?我们尊奉他为自我。这个自我是哪一位?通过他而看,通过他而听,通过他而嗅,通过他而说话,通过他而知道有味和无味。(1)


这是心。这是思维。这是意识,知觉,知识,智慧,智力,见识,坚定,思想,理解,决心,记忆,意图,意志,活力,欲望,控制。所有这些实际都是智慧的名称。(2)


他是梵。他是因陀罗。他是生主,所有天神,五大元素:地、风、空、水和光,各种各样微小的混合物,各种各样的种子,卵生物,胎生物,湿生物,芽生物,马,牛,人,象,任何一种生物:动物、飞禽和植物。这一切以智慧为眼,立足智慧。世界以智慧为眼。智慧即根基。智慧即梵。(3)

注:“卵生物”指鸟禽,“胎生物”指人和哺乳动物,“湿生物”指生于潮湿环境中的昆虫,“芽生物”指草木和植物。


依靠这个智慧的自我,他从这个世界腾飞到那个天国世界,实现一切愿望,达到永恒,达到永恒。(4)

28 次查看0 則留言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13. 弥勒奥义书 | Maitryupaniṣat

弥勒奥义书 第 一 章 确实,梵祭是古人安置祭火。因此,祭祀者安置这些火,应该沉思自我。这样,祭祀便圆满无缺。那么,应该沉思的那个是谁呢?它名为气息。关于它,有这个故事。(1) 有个国王,名为巨车。他让儿子继承王位后,想到这个身体无常,心生离欲,进入森林。他在那里实施严酷的苦行,伫立着,高举双臂,凝视太阳。在满一千天之时,来了一位牟尼,如无烟之火,又如燃烧的光焰。他是尊者夏迦耶尼耶,通晓自我。他对

11. 白骡奥义书 | Śvetāśvataropaniṣat

白骡奥义书 第 一 章 梵论者们说: 何为原因?何为梵?我们从哪里产生? 我们依靠什么生活?我们安居在哪儿? 众位知梵者啊,我们按照既定的情况, 生活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切由谁主宰? (1) 时间,自性,必然,偶然,元素, 子宫,原人,均在考虑之列,还有, 它们的结合,但都不是,因为自我存在, 而自我对于苦乐的原因,也不能自主。(2) 注:“自性”指事物的固有性质。“元素”指空、风、火、水和地五大

10. 蛙氏奥义书 | Māṇḍūkyopaniṣat

蛙氏奥义书 唵(Om)这个音节是所有这一切。对它说明如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只是唵 (Om)这个音节。超越这三时的其他一切也只是唵(Om)这个音节。(1) 注:唵 (Om)这个音节原本是在吟诵吠陀时,用于开头和结束的感叹词,这里将它视为神圣的音响符号,象征宇宙、自我和梵以及这三者的同一。 因为所有这一切是梵。这自我是梵。这自我有四足。(2) 注:“四足”,或译四部分,也就是下面所说的四种精神意

bottom of page